Posts Tagged ‘串口通信’

四轴飞行器攻略3:串口通信

虽然四轴飞行器还没有最后完工,但我觉得这不妨碍先发一部分攻略。作为一个新手,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,现在不记下来的话,等完工了很可能都忘了;另外,高手们也可以通过我的攻略,看看有没有什么错误,或者哪里可以优化;最主要的是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分享是DIYer们的精神之一 :)

上次整理了四轴攻略的目录,今天正式把它放在导航栏成为一个新项目,目录的顺序是按照我制作的顺序来组织的。
比如刚买回来电机和电调,本来应该先做电机控制实验。但是看了说明书发现这种电机还需要初始化,而且初始化需要可调比例的PWM方波(具体的设置方法会在后续的电调部分介绍)。对于控制来说,调节方法至少有两种:一种用旋转电位器连接Arduino的模拟输入,另一种是用计算机或者手机通过串口控制调节。

因为电机的初始化只需要做一次,为了这个增加电位器好像没有必要;而串口通信则会贯通在整个控制和调试的过程中,所以我决定先从它开始实验。

串口通信其实之前已经做过很多小实验了,简单的一段演示代码如下:

Serial.begin(9600);  // 设置波特率
Serial.write(123);   // 向控制端写数据
while(Serial.available()) {
       // 如果有数据,则读取数据
       byte data = Serial.read();
}

很快你会发现这段简单的小代码有一些问题。

1. 传输速度:
代码中的9600是波特率,也就是数据通信的速度,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传输速率。以这个速度通信的话,每发送一个字节(Byte)到控制端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毫秒。需要注意的是,为了精确控制四轴的平衡,我们需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多读取各种传感器的值。以目前的350Hz的采样率来说,每2.85毫秒就需要读取一次陀螺仪和重力感应器。这种情况下,1Byte/ms的传输速度显然是不能容忍的。解决的办法就是修改波特率,Arduino支持的波特率包括:300, 1200, 2400, 4800, 9600, 14400, 19200, 28800, 38400, 57600, 和 115200。如果修改的话,相应的控制端也需要修改成一样的。
大家可能会说,为什么不全都用高速的呢?实际上能使用多少的波特率,跟处理器的主频有关;而且主频最好是波特率的整数倍,否则的话可能会增加错误率。对于我这个四轴来说,如果用USB和电脑通信,可以达到最高的115200;如果用蓝牙和手机通信,只能达到9600的波特率(因为蓝牙模块修改波特率还需要额外购买一个控制板)
很让人高兴的一点是,Arduino支持在运行过程中动态修改波特率。所以可以首先使用9600连接,当发现连接对象是电脑时,调整为115200:

    if(controlType == 100 && !connectToPc) {
      Serial.end();
      connectToPc = true;
      Serial.begin(115200);
    }

需要说明的是,只有发送数据才有这个问题,对于单向接收数据基本是没有关系的。因为Arduino接收的数据会放在缓冲区里,在读取的时候数据已经下载完毕,主程序不需要等待接收。

2. 关于通信协议
对于一个新手来说,协议可能是个特别吓人的词汇,感觉是权威机构才能制定的东西。事实上,在单片机领域经常需要自己定义协议。下面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前面的代码中演示了如何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,问题是:如果需要接受多个控制数据,读取程序怎么知道哪个字节是控制那个参数呢?
我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,每组数据6个字节,其中第一个字节是FF,其他字节都小于255。这样一来,我们在读取数据时,如果看到FF就知道它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了。
当然我这里是一个简单的协议,对于复杂的系统,数据中很可能也带有FF数据,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?其实也很简单,就像高等语言中的转义功能。如果数据中有FF,那么我们把它改成FE01。等等,如果数据中原来就有FE01怎么办?我们可以把所有的FE改成FE02。这样就完成了转义。学过HTML语言的同学,可以用&转义符做参考进行理解。

3. 校验位
接下来是另外一个问题。单片机通信并不像我曾经想象的那样稳定和精确,它其实是有可能丢数据的。例如串口数据到达的时候,Arduino的中断正好被触发,这时候数据就丢了。
丢一个数据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,例如我的控制参数,第一个是油门,第二个是PID的积分参数,第三个是PID的微分参数。如果第二个数据丢了,我就会认为第三个是积分参数,这两个参数如果相差较大的话,也许四轴就坠毁了……
所以在协议里,还需要确认一下收到的数据是否完整和正确,这里就需要用到校验位。一个常用的简单的方法是,把一组数据依次进行异或操作,把结果作为最后一个字节的数据一起发出去。接收端收到数据后,也相应的做一次异或操作,看看两个值是否相等。从数学上看,也可以把接收数据全部异或起来,如果等于0就对了。(这种异或校验法不能完全保证正确性,有一定的概率会误判,但是大多数情况够用了)
如果校验错误的话,我们宁可把这一组数据丢掉,也不能使用错误的参数。

void loop()
{
    while(Serial.available()) {
        pushData(Serial.read());
    }
}
int bufferIndex = 0;
void pushData(byte data)
{
  //验证是否数据的开始
  if (bufferIndex < 1 && data != (byte)0xFF) {
    bufferIndex = 0;
  } else {
    buffer[bufferIndex] = data;
    if (bufferIndex == 5) {
      setParams();
    }
    bufferIndex = (bufferIndex + 1) % 6;
  }
}
void setParams()
{
  // 因为超声波中断可能导致数据丢失,所以需要额外的一个字节用于校验
  if(buffer[1] ^ buffer[2] ^ buffer[3] ^ buffer[4] == buffer[5]) {
    ctrlPower = buffer[1];
    reportType = buffer[2];
    P_Control = buffer[3] / 200.0;
    I_Control = buffer[4] / 200.0;
    // 其他处理
  }
}

总结,其实所谓的“协议”,就是在数据通信时商量好的“规则”,按照这个规则,我们才能保证接收到正确的数据。